价格越贵的药越有效吗?

熟悉未必产生轻视,但它的确能产生预期。品牌、包装还有关爱之人所做的承诺,都能使我们感觉舒服一些。但是,价格又怎样呢?某种药品的价格能够影响我们对它的预期吗?

一说到价格偏见,我们很容易想到4000美元的沙发肯定比400美元的坐得舒服;设计师款的牛仔裤肯定比沃尔玛的普通货缝制得更好,穿着更舒服;高级电动砂轮机肯定比低档货好用;皇朝大饭店的烤鸭(每只19.95美元)肯定比王老五面条铺的烤鸭(每只10.95美元)强得多。但这些隐含的质量差别会影响实际的体验吗?这种影响能进而延伸到主观体验——诸如我们对药物的反应之中吗?

比如说,价格低廉的止痛片就不管用,价格高的就立竿见影吗?冬天感冒,在折扣店买的感冒药就不见效,而大药房的高价药吃了就觉得管用吗?你患哮喘病,普通药品不见效,著名厂家刚上市的新药真的更好吗?换言之,药品也和中国菜、沙发、牛仔裤、工具一样吗?我们能够断定高价格等于高质量,我们的预期可能被直接转换成产品的客观功效吗?

这一问题特别重要。事实上,即使你穿的是低价牛仔裤,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只要自制一点儿,我们也能对那些价格昂贵的名牌敬而远之。但是,事关身体健康,你还能够讨价还价吗?普通感冒先放下不说,如果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刻,我们还有多少人会锱铢必较呢?不会的——我们会为自己、为孩子、为亲人竭尽全力,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一定要选最好的药。

如果我们想选择最好的,那我们会不会感觉价格高的药品比价格低的有效?价格的高低真的能让我们感觉不一样吗?几年前,我和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丽贝卡·韦伯、斯坦福大学教授巴巴·希夫、济夫·卡蒙做了一系列实验,决定将问题弄个明白。

一点儿也不错,多数实验参与者也都得出了这一结论。在服用维拉多尼并接受电击后,几乎所有人都说疼痛减轻。但是,如果所谓的“维拉多尼”只不过是普通的维生素C胶囊,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从这一实验里,可以看到我们的药片发挥了安慰剂的效力。但是,假如我们把维拉多尼的定价改了,比如说,我们把它的价格从每片2.5美元降到10美分,参与者的反应会有不同吗?

下一个测试,我们把药品简介上原来的价格(每片2.5美元)划掉,添上新的折扣价10美分。这样能够改变参与者的反应吗?非常正确。价格是每片2.5美元时,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声称该药能减少疼痛;但是当价格降到10美分后,这样说的人就只剩1/2了。

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价格与安慰疗效的关系因人而异,近期备受疼痛折磨的人,对价格与安慰疗效的关联有特别深刻的体会。换言之,人们受疼痛折磨越多,对止痛药品的依赖也越大,这种关联感也就越强烈:价格越低,他们感觉受益越少。在药品方面,我们发现的是,一分钱,一分货,你付多少钱,就有多大疗效,价格能够改变体验。

我们从另外一项实验里也不约而同地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在艾奥瓦大学做了一项实验,对一部分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以了解他们在患了感冒以后,是会花全价买药,还是会到折扣商店买降价药,以及在两处买的药的效果是否有差别。到了学期末,13个参与者说他们买的是全价药,16个说买的是降价药。哪些人买的药更有效?我认为你们应该猜到了:13个花全价买药的学生认为他们比那些从折扣店买药的人痊愈得快多了。你们看,非处方感冒药的疗效取决于你付了多少钱。

从我们的医药实验中可以看到价格是怎样驱动安慰疗效的。那么,价格是否会影响日常消费品呢?我们找到一种绝好的实验物——SoBe(肾上腺素功能饮料),一种号称能“提高运动能力”,并且提供“超常机能”的饮料。

我们事先已经让一部分没有喝SoBe的学生做过摸底测验,并有了平均的成绩标准。这些学生在15道题中平均答对9道。用这些题来测试喝过SoBe的学生,结果会怎样呢?花全价买饮料的学生平均做对了9道——与根本没喝过SoBe的学生相同。更有意思的是,花半价买饮料的这些人的平均成绩为:答对6.5道题。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价格确实决定成绩,在这一案例中,两组学生组词的表现有28%的差别。

这样看来,SoBe一点儿也没有使人的大脑更灵活。这能说明该产品就像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吗?为了得出确切答案,我们另做一项测试。我们在单词组合测验小册子的封面上印了如下信息:“SoBe显示出改善思维功能的效果,饮用后可以提高,例如组词测验的成绩。”我们还编造了一些数据,说SoBe网站声称已有50多项研究成果肯定了该产品的功效。

结果怎么样?花全价买饮料的学生的平均成绩仍然比花半价买饮料的好。但同时,试题封面所印的有关信息也发生了作用。全价组和半价组的学生,读到了这些信息,受到提高成绩的“启动”,他们的成绩要高于试题封面上什么都没印的那两组。这一次,SoBe真的使人的大脑更灵活了。我们吹嘘说有50多项研究结果表明SoBe能够改善思维功能,那些付半价买饮料的人平均每人多答对了0.6道题,但是同样被我们忽悠了的付全价的学生,竟然平均每人多答对了3.3道题!换言之,饮料瓶上的信息(还有试题封面上的)与价格相加的威力,比瓶子里饮料本身的威力要大得多(当然,这一点可能还有争议)。

那么,我们在价格上打了折扣,注定得到的东西就差更吗?如果我们依赖自己非理性的直觉,实际上就是这样。如果我们看到半价商品,我们本能地断定它的质量就比全价的差——事实上,是我们把它看得差了,它也就真的变差了。怎么纠正呢?如果我们定下心来,理性地拿产品与价格做一番比较,就能克服那种无意识的冲动,不再把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内在质量挂钩了。

我们在一系列实验中对此做了测试,结果是那些能够平静地考虑价格与质量关系的消费者,不大可能认为半价饮料的效果一定就差(那么,他们做起组词测验来也比这样认为的人的成绩要好)。这一结果不但给我们指出如何解决价格与安慰疗法、安慰剂之间关系,还指出了“便宜没好货”的说法其实是对低价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应。

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了价格怎样驱动安慰疗法、安慰剂、止痛剂和能量饮料的功效。但是还有一点需要考虑:安慰疗法和安慰剂有作用,我们是否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享用了?或者说,安慰疗法和安慰剂就是有害的——是江湖郎中的骗局,不管人们感觉有用没用,都应该一律摒弃吗?在你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九-九-藏-书-网,我先跟你打个赌。如果你发现了一种安慰剂或安慰疗法,不仅能使你感觉有效,还真的能治好你的病,你以后还会再用它吗?你如果是医生,会怎么办?你明知是安慰剂或安慰疗法,你还会给病人用吗?我再讲个故事来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