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与第三方

有关成见的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对某一人群抱有成见,不仅会令我们对他们产生不同的反应,而且当他们认识到强加给他们的标记时,他们自己的反应也不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们被这一标记“启动”了)。例如,亚裔美国人的标记之一是他们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特别有天赋。关于女性的一个常见标记是她们数学不行。这就是说,亚裔美国女性可能受这两种看法的影响。

这些实验教给我们的是:预期不仅是对冒着泡的可口可乐的热烈情绪。预期能让人们在声音嘈杂的房间里交谈,虽然不时会有些词没有听清,但仍然可以正确理解对方说的是什么。同样,有时手机信息上出现一些乱码,我们也照样能读懂它的意思。尽管预期有些时候让我们显得挺傻,但它同时又威力强大,用途颇多。

那么,我们回头来看一下这一章开头那两个足球迷和决定胜负的那个传球吧。两人同时看一场球赛,但观看角度截然不同——一个人认为球和人都在界内,另一个人则认为是犯规。在体育运动中,这类争议并不完全是坏事,实际上,有时还很有意思。问题在于,同样的偏见可能影响我们对世界其他方面的体验。这种偏见化思维,实际上是绝大多数冲突升级的主要根源,不管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美国与伊拉克、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还是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矛盾,都是如此。

在所有的冲突中,冲突双方的人读过的可能是差不多的历史书,甚至学到的是同一历史事件,但对于是谁挑起的冲突,是谁的责任,谁应该做出让步等问题,双方却很少持有相同看法。在这些问题上,我们植入的观念,比在体育赛事中支持哪个队要强烈得多,于是我们紧紧抓住这些观念不肯放弃。这种观念越强烈,双方在“事实真相”上看法一致的可能性就越小。很明显,这令人忧虑。我们更乐意看到,只要有关各方能够坐到同一张桌子旁边,就会有助于消除分歧,就有可能很快达成一致。但是历史向我们证明,结果远非如此。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了这些不幸和失败的理由。

但是,我们还有理由抱有希望。在我们的实验里,尝酒前后都不知道加醋,与尝酒之后才知道加醋,都能品出酒的真正味道。这一方法也可以用来解决争端:双方不带偏见地提出各自的认识——只是揭示事实真相,而不去涉及是哪一方采取了什么行动。这种“蒙眼”状态有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事情的原委。

即使不可能完全消除固有观念和现有认识,但我们起码可以承认人人都存在偏见。有了这样的共识,我们就可能接受,冲突的解藏书网决一般需要中立的第三方来制定法则。我们被固有的信念所禁锢,它使我们对某些事实视而不见,我们需要一个未曾被我们的预期所影响的第三方。当然,接受第三方的意见并不容易,有时甚至不可能;但是一旦这成为可能,当事双方都可能受益匪浅。为了这个理由,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不断加以尝试。